背景:在高中语文第二册教科书里,编入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在顺应当下传媒时代人文学术领域研究与探讨的趋势中,作为书法作品讲授这篇文章时应从艺术的角度进行解读,以籍帮助认识作品的艺术特征。但其中又有颇多疑问,希望借此机会进行探讨。
首先,此文名称上颇多疑问。《兰亭序》的名称最早见与《晋书·王羲之传》,而该篇文章最早在《世说新语》中出现,在刘孝标注的《临河序》中多出后段的伤感文句,但却少了末尾的四十字。在郭沫若从注家引文能减不能增的道理出发,断定《兰亭序》是不可信的。在1965年11月12日《光明日报》上所载徐森玉先生《(兰亭序)真伪的我见》这篇文章里,对《晋书》与《世说新语》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晋书》不可信。课本之中所选的《兰亭序》应是以《古文观止》为蓝本,而《古文...
在1980版《辞海》艺术分册书法-书法家词条中说王羲之真迹已无存,唯有唐人双钩廓填的行书,但没有提及有《兰亭...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