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IN FINLAND KIASMA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Kiasma)建筑外观,摄影:Finnish National Gallery / Susanna Kesänen 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KIASMA当代艺术博物馆是当地首家致力于当代艺术的博物馆。坐落于市中心地标建筑间的核心位置,由美国著名建筑师斯蒂文·霍尔设计,KIASMA在20多年间扮演着赫尔辛基当代艺术交叉地带的角色,串联起建筑与艺术、自然与人文,更联结起当地与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爱好者。 逛完整个赫尔辛基市中心可能只需要半小时,但在如此小的范围内,却可以发现十余家美术馆。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是北京的1/80,朝阳区的1/2不到。但在文化艺术方面,则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之感,赫尔辛基文化艺术机构的密集度不亚于全球任何一座艺术城市。 位于市中心的KIASMA是当地最早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其名来自希腊语“Chiasma”,意为“交叉”,用来表示神经的交叉和染色体扭曲在一起的形态。这一名字既阐释了建筑的设计理念,也暗示了KIASMA在城市中的角色:矗立于市中心,西侧邻议会大厦,南面是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设计的芬兰大厦,东侧是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设计的赫尔辛基车站,现代芬兰之父曼纳海姆元帅(Carl Mannerheim)的雕像位于其西南角,城市地标与生活必经之地皆交会于此。 从KIASMA的地理位置可见当地对当代艺术的重视。上世纪70年代,赫尔辛基迫切需要一个当代艺术机构来解决城市中心缺乏展览空间的问题,国家和民众都在期盼一所博物馆。1992年,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竞赛启动,除向北欧与波罗的海建筑师开放外,还邀请了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阿尔瓦·西扎(Alvaro Siza)、蓝天组事务所(Coop Himmelblau)和筱原一男(Kazuo Shinohara)等几位/组知名海外建筑师参加。最终,斯蒂文·霍尔的“Chiasma”从516个方案中被选中,并根据芬兰用语习惯更名为“KIASMA”。 在芬兰设计中,与自然的结合、对话是重要设计理念之一,而霍尔设计的KIASMA也尊重了这一传统。在继承其一贯的空间流动性基础上,以“交叉”为核心的形式之下实现了因地制宜的功能性。弧形玻璃以精确的角度捕捉到北纬的自然光线,南端向外倾斜9.5度,北端向内倾斜9.5度,室外水景如同镜子般增强了光线反射。内部展厅空间各有不同,为艺术品提供了多样化的场所选择。 面对北欧特殊的光照条件,每个展厅都配有两种人造光源——隐藏在灯架上的荧光灯,以及位于天花板网格中的可拆卸聚光灯。人造光和自然光的多种配置丰富了这些空间的体验,在黑夜漫长的冬季保证了良好的参观体验。 图1:唐娜·万卡(Donna Huanca)《黑色素细胞/以太模板》(Melanocytes/Etheric Template),综合材料,2016年,图片来源:Kansallisgalleria / Petri Virtanen 图2:KIASMA内部空间 2022年4月,KIASMA结束了长达两年的闭馆与翻新,重新对公众开放。再度走入馆内,观众也许说不出究竟哪里做了改变,但又感觉不同于从前。馆长莱维·哈帕拉(Leevi Haapala)也期望如此:“我们希望观众能感受到变化,而非‘看到’变化。一切翻新都是基于斯蒂文·霍尔原有的建筑精神、对功能进行的完善。” 在《时尚芭莎》记者与哈帕拉馆长的对话中,他提及了两个大部分人或许都不太熟悉的事实:1.诺基亚是芬兰品牌;2.芬兰有着全球领先的媒体艺术收藏,而KIASMA有着芬兰乃至北欧最大的媒体艺术收藏。 在基辅国际短片节(KISFF)、纽约移动影像艺术博览会(Moving Image Art Fair in New York)等聚焦影像和媒体艺术的场合,芬兰艺术家都受到国际上的高度关注。KIASMA是北欧地区媒体艺术收藏的先驱。“从一开始,媒体艺术就是我们DNA的一部分。诺基亚是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最大的赞助商之一,其业务之后也转向网络。此外,我们的策展人致力于为媒体艺术提供展览,技术人员也与时俱进跟进新技术。”在KIASMA总数超过8000件的藏品中,媒体艺术大约有600件,占比可观。 图1:Heli Rekula《Skein》在KIASMA展览现场,摄影:Finnish National Gallery / Petri Virtanen 图2:Hito Steyerl作品《太阳工厂》(Factory of the Sun)在KIASMA展览现场 KIASMA与阿黛浓艺术博物馆和西内布吕科夫艺术博物馆共同隶属于芬兰国家美术馆(Finnish National Gallery),其藏品也属于国家收藏的一部分。KIASMA专注于丰富当代艺术,阿黛浓拥有18-20世纪的芬兰艺术及重要的国际艺术,西内布吕科夫专门研究芬兰及欧洲古代大师。馆长在采访中将KIASMA的责任定义为:“国家收藏的守护者,我们负责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使其永远持续下去。” 图1:阿黛浓艺术博物馆(Ateneum Art Museum) 图2:西内布吕科夫艺术博物馆(Sinebrychoff Art Museum) 目前,KIASMA正在以每年大约60-150件作品的速度扩充其收藏,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如此大手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家美术馆和国家资金的支持。“采购预算基本来自国家,还有基金会和商业人士的支持。我们也在试图寻找拥有不同资源且有兴趣支持我们的人。” 图1:盐田千春(Chiharu Shiota)《日常创伤》(Trauma / Alltag),综合材料,2008年 图2:白南准(Nam June Paik)《电视大提琴:芬兰梦》(TV-sello: Suomalainen uni),综合材料,180×91×153cm,1991年 而在藏品选择上,KIASMA的藏品特征同样映射着国家战略。“我们收藏了很多邻近地区,如北欧国家、波罗的海国家艺术家的作品,欧洲、美国的当然不在少数,但我们也有很多来自东南亚和南美的优秀艺术家的作品,整体收藏非常国际化,近三分之一是国际艺术品。”不仅如此,馆方在收藏程序上也更为谨慎。“上周,我们刚召开了收购支持会议,召集董事会成员共同商讨收藏的决策。” 图1: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乔治·戴尔肖像两习作》(Two Studies for a Portrait of George Dyer),布面油画,198×147.5cm,1968年,图片来源:Sara Hildénin taidemuseo / Jussi Koivunen 图2: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无法逃避》(No Escape),金属、木,244×251.5×305cm,1989年,摄影:Finnish National Gallery / Pirje Mykkänen 图3:沃尔夫冈·莱普(Wolfgang Laib)《牛奶石》(Milkstone),大理石、牛奶,5.7×56×45cm,1978-1983年,摄影:Finnish National Gallery / Pirje Mykkänen 尽管如此,KIASMA依旧和每一座博物馆一样,面临着预算上的挑战。目前,KIASMA有稳定的来自基金会的资金,但由于芬兰的文化政策在更新,博物馆运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是否可以保持预算的水平或使其增加?资金水平紧密关系到遗产重建和博物馆的自我更新,馆长称其为“积极意义上的挑战”。 2022年8月,当地最重要的艺术节——ARS22在赫尔辛基举办。自1961年首届举办以来,ARS22就是KIASMA的长期合作对象。双方保持至少两年一次的合作关系,而去年则共同完成了“太阳与海洋”(Sun&Sea)项目。 图1:唐娜·胡安卡(Donna Huanca)作品在ARS22艺术节展览现场,摄影:Finnish National Gallery / Lisa Smeds 图2:格拉达·基隆巴(Grada Kilonmba)作品在ARS22艺术节展览现场,摄影:Finnish National Gallery / Petri Virtanen 芬兰FLOW音乐节 图1:ARS22艺术节展览现场 图2:Luís Lázaro Matos作品在ARS22艺术节展览现场,摄影:Finnish National Gallery / Petri Virtanen 图1:乌蒂·皮耶斯基(Outi Pieski)《我们的土地,我们奔跑的色彩》(Our Land, Our Running Colours),综合材料,300×300×170cm,2016年,摄影:Finnish National Gallery / Pirje Mykkänen Q&A KIASMA馆长莱维·哈帕拉 BAZAAR:KIASMA与时尚有过怎样的合作? 哈帕拉馆长:KIASMA曾与芬兰品牌marimekko合作举办过展览“Together”,并邀请了艺术、设计和时尚界人士齐聚一堂进行创作。 BAZAAR:未来是否会继续延续艺术与时尚的合作? 哈帕拉馆长:我们一直在讨论,试图重温那种体验。设计师和艺术家都是致力于当代艺术视觉体验的激情创造者。今后,我们想与品牌针对床单、毛巾等类型的产品一起做一些事情。这是未来会继续的话题。 原文刊载于《时尚芭莎》2022年9月刊 策划 齐超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