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更名的现实困惑

作者:佚名 来源:《彝州新闻》

文/ 邓海春 马玉彩

作者单位: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摘要: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已建馆30年,随着学术知识的不断更新,观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奴博馆陈列内容的修改扩充,“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的馆名已不能涵盖博物馆的陈列内容,出现了更改馆名的现实议题。

作者简介:邓海春,1972年2月,男,彝族,四川甘洛,文博馆员,史学学士,凉山彝族历史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成建于1985年,迄今已经整整三十年。是我国当时比较少见的反映民族学的专题博物馆。1985年建馆时从爱国主义教育的角度考虑,基本陈列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展示,成为为数不多的反映单一民族、单一社会形态的民族学博物馆。1991年时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费孝通先生到凉山彝族奴隶...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