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鱼腥草的形态特征及栽培技术

作者:刘大川 来源:《农家科技》

鱼腥草学名蕺菜,别名葅菜,俗名侧耳根、猪鼻孔、臭草等。鱼腥草根、茎、叶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属三白草科、蕺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鱼腥草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及云、贵、川等地。野生在田埂、路沟旁。鱼腥草性寒、味辛、微温、苦,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等功效。鱼腥草多以嫩茎叶和地下嫩根供食用,目前鱼腥草的地下茎作为一种新鲜蔬菜,可做菜食用,可凉拌、炒食、做汤或腌渍,能制作多种具有独特风味的菜肴,营养丰富,很有开发前景,在城乡市场十分畅销。

一、形态特征

鱼腥草植株矮小,株高30~50厘米。叶互生,卵形。地上茎半直立生长,茎叶均有鱼腥气。种茎先发子蔓,再生孙蔓,主要分布在20~35厘米的土层内,一部分地下茎长出地面形成新的地上茎。须根系,穗状花序。

鱼腥草生长要求较高温度和湿度。生长前期的温度以15~20℃为宜,地下茎成熟期的适温是20~25℃。耐荫喜湿,要求土壤相对湿...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