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1+1&gt;2?博物馆合并是新趋势?

作者:佚名 来源:《芭莎艺术》



挪威国立博物馆,摄影:Iwan Baan


如果在一间博物馆,你可以一次性看到绘画、雕塑、建筑、摄影、设计等不同类型的展览,你会觉得“超值”还是“压力山大”?近年来,多家博物馆合并成一座地标性艺术中心的现象多次出现,让人不禁思考:合并真的利大于弊吗?




01

抱团可取暖?


在北欧与中欧,艺术格局正悄然变化。


在挪威奥斯陆,面向阿克尔码头(Aker Brygge),新建成的挪威国立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Norway)在延期两年后,终于2022年6月对外开放。这一灰色庞然大物由四座场馆合并而成:建筑博物馆(Museum of Architecture)、装饰艺术与设计博物馆(Museum of Decorative Arts and Design)、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和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详情可见👉独家专访挪威国立博物馆:在争议中壮大)


挪威国立博物馆,摄影:Iwan Baan


新博物馆面积达到58万平方米,成为北欧最大、也是仅次于巴黎卢浮宫和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的欧洲第三大艺术机构,足以见其野心。在博物馆86个展厅中,你可以欣赏到蒙克的《呐喊》、明代的瓷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设计、挪威王室的加冕礼服等丰富多样、跨度极大的藏品。


蒙克展厅(Munch Room),挪威国立博物馆,摄影:Iwan Baan

古代瓷器展厅,挪威国立博物馆,摄影:Iwan Baan

展览“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与美国:1890-1980年”(Scandinavian Design and the USA, 1890-1980),挪威国立博物馆,2022年


同月,在瑞士西南部城市洛桑(Lausanne),Plateforme 10艺术中心成为城市新的文化地标,由爱丽舍摄影博物馆(Musée de l'Élysée)、应用艺术设计博物馆(MUDAC)和洛桑州立美术馆(MCBA)三座场馆合并而成。其中,前两者共享一座建筑,MCBA则拥有单独场馆。

洛桑州立美术馆(MCBA)所在建筑

爱丽舍摄影博物馆(Musée de l'Élysée)和应用艺术设计博物馆(MUDAC)所在建筑

Plateforme 10艺术中心

相较于英、法、意大利等欧洲艺术强国,靠近北欧的国家拥有的博物馆数量不多、规模较小,叫得上名字的本国艺术icon亦不多。因此,抱团取暖、合并共存成为其一大策略,正好遇到疫情,更有利于度过难关。

爱德华·蒙克《呐喊》(The Scream),纸板蛋彩及油画,91×73.5cm,1893年,摄影:Borre Hostland ©Nasjonalmuseet

这类合并与公司并购相似,分为几种不同类型:一、藏品类型不同的场馆,如挪威国立博物馆和Plateforme 10艺术中心均是如此;二、藏品年代不同的场馆,例如芬兰国家美术馆就由三座博物馆组成,分别专注于古代、现代和当代艺术;三、藏品类型相似的博物馆,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与MoMA PS1即是均以现当代艺术为主。


MoMA PS1


而不同类型的合并也存在松散与紧密的区别,且欧洲博物馆的合并通常比美国更为绑定密切,多以前两种类型为主。说到底,这还是与两地博物馆的管理模式与资金来源不同有关。


虽然都属于非营利机构,但欧洲博物馆多仰赖政府拨款,因此在合并方面操作更加方便比如,挪威国立博物馆耗资五亿英镑,约合40亿人民币,其之后90%的运营预算也都由政府负责。这样成本高且动辄耗时多年的项目,恐怕也只有政府能够且愿意承担。


展览“I call it Art”现场,汇集150位挪威当代艺术家,聚焦本土艺术,挪威国立博物馆,2022年
而美国博物馆更依赖于社会赞助,资金渠道多元,由董事会管理。虽然受政府干预更小,但这也意味着受多方赞助人的利益牵制,合并难度反而增加2008年,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LACMA)就曾向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抛出合并橄榄枝。彼时,后者正陷入财务危机。


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


就在这个关头,房地产大亨、曾是MOCA创始董事会主席的埃利·布罗德(Eli Broad)捐出3000万美元,解了其燃眉之急。而附加条件是,MOCA不得与其100公里之内的博物馆合并。尽管在2013年,LACMA又一次提出合并,但仍未成功。


作为洛杉矶第一和第二大艺术机构,LACMA和MOCA合并无疑是强强联手。然而这也意味着,赞助人的话语权相应减弱,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此在美国,合并相对而言并不常见。


MOCA展览“Old and New Dreams: Recent Acquisitions in a Collection”现场,2022年



02

利大于弊?


合并的好处显而易见:资源共享、项目合作、藏品丰富、规模扩大……尤其是像挪威国立博物馆这样的级别,一跃成为当地最大艺术机构,成为整个国家的新文化名片,其意义不言自明。同时,对于资金困难、人流量小的博物馆,合并意味着背靠大树,不再担心倒闭。


站在观众的角度,合并则是一种考验。虽然不用在多个场馆间奔波,节省了时间精力,但在有限时间内,人们很可能会更被名作吸引注意力。其他藏品是否真的可以得到有效曝光仍然是个问题,这也是许多藏品海量的庞大机构面临的普遍难题。


合并后,挪威国立博物馆的总藏品数量达到40万件,其中6500件将在馆中展出,其余则放置在存储设施中。


对于摄影、设计等特定类型的博物馆,并入大馆、统一命名也就失去其作为个体的独特性,成为大馆的一部分。而合并后的综合博物馆也需要确立自己的特色和形象。同时,展厅面积分配、场馆工作人员是否需要裁员等一系列管理问题接踵而至。当然,策展自主性虽可能受到影响,但也为跨媒介、跨主题布展提供更多可能。

Plateforme 10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这种利弊相依的情况也体现在MoMA合并P.S.1当代艺术中心的案例中。后者位于纽约长岛,由策展人阿兰娜·海斯(Alanna Heiss)创立于1976年,专门为特定场域艺术(site-specific art)提供展示平台。历经一次破产重建后,它于1999年被MoMA纳入麾下,如今已是美国最大的当代艺术机构之一。


德国艺术家安妮·伊姆霍夫(Anne Imhof)行为艺术个展“DEAL”,MoMA PS1,2015年


多年来,P.S.1当代艺术中心始终保持相对独立性,并未与MoMA共享一座建筑,而是作为其分馆般存在。其名字在2010年才更改为MoMA PS1,展览内容则更聚焦于年轻前卫艺术家,可谓MoMA的最佳实验场。


美国多媒体艺术家卡罗琳·施尼曼(Carolee Schneemann)个展“Kinetic Painting”,MoMA PS1,2017-2018年


这也是美国艺术机构中为数不多的合并成功案例。PS1的前卫、有品位,以及最重要的是——缺钱,没有赞助人从中作梗,应该都是MoMA选中其原因。两者各取所需,相辅相成。不过,在管理方面,MoMA PS1也面临一些争议。比如在2018年,其部分员工曾抗议自己薪资水平与MoMA员工相比并不对等。


卡罗琳·施尼曼《Eye Body: 36 Transformative Actions for Camera》,明胶银印,61×50.8cm,1963/2005年

尽管背靠大树好乘凉,但有时候独立更能彰显先锋性,布鲁克林博物馆(The Brooklyn Museum)就是如此。在上世纪70年代前,它与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布鲁克林音乐学院等机构一同隶属于布鲁克林艺术与科学学院(Brooklyn Institute of Arts and Sciences)。


历史上第一场女性艺术家群展“Women Artists 1550-1950”,布鲁克林博物馆,1977年


而在独立后,它相继举办了第一场女性艺术家群展、英国传奇藏家查尔斯·萨奇(Charles Saatchi)的当代艺术展“Sensation”等,在引发巨大争议的同时,也奠定了这座建于1895年的艺术机构的前卫地位。


展览“Sensation”现场,展出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首件动物标本装置《A Thousand Years》等具有争议的作品。


无论是合并还是从大机构中独立,都是权衡利弊的结果——在生存难保的情况下,保持独特与前卫或许不值一提。尤其在此前疫情的冲击下,根据去年美国博物馆联盟(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的调查显示,美国博物馆收入预计平均下降了40%;1004座博物馆中,15%的馆长表示,场馆或将面临永久性关闭。


挪威国立博物馆


因此,合并不失为一种上策,尤其是在艺术实力较弱的地区。而从整体来看,这也意味着艺术资源更加集中于大机构,中小型场馆的生存空间可能被进一步挤压,并不利于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去年,挪威国立博物馆迎来100万观众,这一模式能否在艺术界形成普遍趋势,获得观众的良好反馈,仍有待时间检验。你想要参观合并后的博物馆吗?欢迎留言分享。


















编辑、文 张剑蕾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