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瘟疫的记载,当时文献多称之“疫”“疠”,或是合称“疫疠”。若论瘟疫发生频率之高、程度之烈,或以东汉为最。据《后汉书》《三国志》的记载,东汉自光武帝建武元年(25)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196年间共有26个疫灾年份,而汉献帝在位31年里竟然就有7年发生疫情。瘟疫的频发与漫延,不仅会造成百姓流离、人口锐减,还会对当时的军事、政治等产生重大影响。而爆发于建安二十二年(217)的这场瘟疫,还对当时文坛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魏晋文学批评的确立。
有关建安二十二年的这场瘟疫,史书不乏记载。范晔在《后汉书·五行志》中记云:“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大疫。”惜字如金的史官虽然只说了一句话,但将此疫单独列出,并冠之以“大”,已令人隐然感觉到疫情之严重。《三国志》的记载要比《后汉书》详细许多。据《三国志·魏书·司马朗传》,建安二十二年曹操遣夏侯惇、臧霸南下征吴...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