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滨北路上的米芾雕像。记者杨湘沙 摄
米芾自画像拓片。 记者杨湘沙 翻拍
米芾与潘景纯的题刻拓片。记者杨湘沙 翻拍
□本报记者杨湘沙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芈。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收藏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米芾出任广南西路桂州临桂县(今桂林)县尉,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离桂。今天桂林滨北路泗洲湾段,立有米芾的雕像,成为桂林历史文化标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米芾到桂林任职前二十年,桂林所处的广南西...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