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中国历史《收租院》是个绕不过去的专有名词,特别是60后的人群记忆犹新。
60多年来,作为《收租院》主角刘文彩的毁誉参半,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各类政策发热演变,特别是最近中国土地政策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慢板清唱”而发人深思。但昔日土地改革政策的成败和私有财产的所有权和保障问题日渐成为中国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界人们希望能共同探讨的话题。
作为一个艺术类媒体的理论从业者尤其关注社会发展进程许多漩涡和暗礁的存在。特别是本人在近年编撰中国雕塑史书的过程中接触到许多过去被遮蔽和湮没的历史及真相,其中《收租院》就是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最为重要的公共雕塑作品,其在人们内心深处和精神世界产生的社会影响力至今不减,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些历史事件的背后故事逐渐浮出水面,值得我们来做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
最近,本人有幸接触到当年轰动中国大地,成为那个年代最重要的阶级斗争工具的《收租院》的主角的后人刘小飞先生...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