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归来》与“后 伤痕 ”叙事

作者:赵宜 来源:《电影新作》

【摘要】张艺谋的电影《归来》上映后,许多评论将其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伤痕电影”相提并论,并继而就《归来》的叙事封闭于狭小的家庭空间,刻意回避“文革”历史更复杂的社会政治空间,缺乏对历史的反思提出批评。然而,《归来》与“伤痕电影”在叙事、美学层面的继承与不同,是建立在对“文革”这个宏大历史背景的整体考量之上,指向的是针对后“文革”的历史书写,并在30年之后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后伤痕”叙事。

一、 “伤痕题材”的归来

张艺谋2014年的新片《归来》一经上映,便迅速制造出大量的话题,从点映场次频频传出的对“催泪效果”的讨论,到大规模上映后对“伤痕题材”回归的惊呼,再到对其只有“泪痕”没有“伤痕”的反思①,对于《归来》的批评,也渐渐聚焦于“算不算‘伤痕电影…以及对于“文革”历史批判力度的不足之上,更有论者直接将其与《生活的颤音...

《归来》的确不乏“伤痕电影”的诸多特征,在“文革”的时代背景下表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坎坷命运,再现了个体...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