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新历史主义小说以革命历史小说为“前文本”,从历史观、文学观和叙事话语等多层面上“解构”了有关历史和有关历史写作的观念。表现在通过强调偶然性因素、构造时空破碎的历史图景、运用“反英雄”的写作叙述策略、采取闹剧和讽刺剧的情节化方式,以虚无主义的历史观取代了革命历史小说的进化论史观;通过淡化处理历史情境、书写欲望化的历史景观、“悬置”政治话语判断等方式,背离了革命历史小说的“集体体验—意识形态”模式,对文学反映论提出了质疑;通过彰显历史叙述的主观性和人为性,在对历史的诗性叙述中,消解了革命历史小说“政治—道德”话语的天然合理性,实现了由集体话语向个人话语的转向。新历史小说的局限性在于,对偶然性背后的历史原因,欲望背后的文化原因,人性善恶背后的社会原因缺乏深刻挖掘,未能表达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革命历史小说专指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创作的以中共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革命历史为题材的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源于“文革”之后中国...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