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以民族民间歌谣为载体研究云南民族死亡观的意义

作者:陈艳萍 来源:《学术论坛》

[摘要]死寓于生,生趋向死。由于“死”与“生”的这一对立统一性,故虽为谈死,实乃谈生。死亡问题是人生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死亡观具有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意义。文章以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歌谣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承载着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民间歌谣的研究来探究云南少数民族死亡观,从而得出云南少数民族生则重生、死则安死的结论,凸显民族智慧处理生死问题,辩证看待生命流程,重生乐生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并质疑“云南一些民族重死轻生”的说法。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及其本质特征,而且很多民族的文化对我们当代社会探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面临着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的转型。很多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保留也面临着挑战,对各民族民间歌谣的研究,尤其是对与一个民族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连的死亡观进行探讨,对抢救和保护这些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

[作者简介]陈艳萍,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博士研究生,云南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