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往往以抓文言现象如词语解释、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为主。诚然,基础知识要掌握,但这种教学枯燥无味、难以下咽。笔者认为还应从文本解读的更高要求对课文进行挖掘探究,要读出超过文本层面的内涵,这符合“新课标”中“理解”、“探究”的学习要求。《屈原列传》作为传统篇目入选多种版本教材,笔者执教过程中对文本作了如下解读。
一.屈原的怨和忠
屈原能够做官,次要原因是他有才干,主要原因则在于他是楚国王族的同姓,曾当过掌管楚国王族事宜的高级官员。其人可谓楚王之亲信,文中说“王甚任之”,一个“甚”字,可见楚王对屈原何等倚重!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树大招风,自古皆然。朝中有人忌妒屈原的贤能,更主要是忌妒屈原是楚王眼前的红人,而他们不允许一枝独秀,他们想分享楚王的恩惠,于是乎他们使出了中国人过去用、现在用、将来还会一...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