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稍大又接触“文姬归汉”的故事。1923年他曾计划写《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蔡文姬、卓文君和王昭君,因种种原因只完成了卓文君和王昭君。后,虽然于1925年写成的《聂嫈》成为三个叛逆的女性之一,但郭老对蔡文姬的研究一直继续着。他在《写在〈三个叛逆的女性〉后面》一文中说:“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我觉得比她的《悲愤诗》要高超得多。有人说‘十八’拍是后人伪造的,但我觉得那样悲壮哀切的文章,不是身经其境的人,怕不易做到罢?”
郭老20年代写蔡文姬,要适应当时的时代特点,突出妇女解放和平等,而今天写蔡文姬也要适应今天的特点,强调民族团结,强调蔡文姬的爱祖国、爱曹操。郭老首先整理了蔡文姬年谱,接着将《胡笳十八拍》的各种版本进行了校正。这些前期工作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在1958年的最后一天全部完成了。他在跋语中说:真是好诗,百读不厌。...
1959年初郭老在《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中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件令人不平的事,是蔡文姬的《胡笳十八...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