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的清道光时期,中国逐步进入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外国列强的入侵,无情的天灾人祸,使得当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日趋贫困。尽管道光皇帝主张节俭,但由于国家财政的拮据,景德镇御窑场生产规模较前朝大大缩小,实际花费亦大大减少。故道光朝的瓷器库存在清宫旧藏中,数量较前朝有了巨减,且无创新之作,绝大部分为沿袭前朝的传统品种。可圈可点的,仅有代表当时制瓷最高水平的“慎德堂制”款瓷器。
慎德堂坐落于北京圆明园内九州清晏的西面,为园内的一组建筑。它修建于道光十年(1830),次年落成,是道光帝在圆明园行宫中的主要生活场所。其晚年主要在此生活,且在道光三十年(1850)驾崩于此。署“慎德堂”款瓷器是道光时期的一个官窑品种,为景德镇御窑厂特意为道光帝烧制的堂名款瓷器。陈浏《陶雅》称“慎德堂为道光窑中无上上品,足以媲美雍正。质地之白,彩画之精正在伯仲间。”
“慎德堂制”款瓷器制作之精致,其器物底足处均以红彩侧锋楷书“慎德堂制”款,非同时期其他瓷器所能比拟,与同时期书“大...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