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是清朝独创的兵民合一的政治行政与军事组织,出征时用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颜色的军旗以示区别,所以又称“八旗”。其中正黄旗、正红旗、正蓝旗、正白旗为纯色: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为正色镶红边:镶红旗为红色镶白边。起初只有八旗满洲,后来被征服的蒙古人、汉人编为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共二十四旗,但其核心还是八旗满洲。
八旗制度始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完备于清太宗皇太极。清入关前,八旗本无高低之分,但只有镶黄旗满洲属于皇帝本人:镶黄旗除了皇帝一支没有其他宗室。后来,皇权进一步加强,正黄旗与正白旗又归皇帝统属。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福临为了加强对八旗的控制,对八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此后,由皇帝控制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的正红、镶红...
清朝明确了上三旗比下五旗地位高,上三旗是皇帝的亲兵,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務,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但是上三旗...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