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自重庆考古
(此处已添加公益募捐功能,如有捐赠需求,请到今日头条 APP 查看)
“汉巴郡朐忍令广汉景云”碑(以下简称为景云碑)2004年出土于重庆市云阳县旧县坪遗址[1],是三峡地区汉代考古的代表性发现之一,也曾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其中对碑额画像的定名与寓意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结合川渝地区汉代画像的相关发现,在对画像进行更为准确的辨识基础之上,尝试从整体的角度解释景云碑碑额的3幅画像,并对其所蕴含的汉代升天思想进行讨论,以求证于方家。
景云碑碑额画像共3幅,按照原报告的定名,中部为妇人掩门,两侧分别为金乌和玉兔[2](图一)。以下逐幅辨识。
图一 景云碑碑额画像
1. 妇人掩门
该幅画像先后有“西王母石室”[3]、“天门”[4]、“妇人(仙人)启门”[5]等定名,几位学者在研究该画像时都十分正确地注意到了其与西王母联系紧密这一重要线索,信立祥先生在解读四川雅安高颐阙上的相近画像时也认为其“描绘的应是西王母的使者迎请阙主即高颐夫妇升仙的场面”[6]。这类形象在川渝地区的汉代画像中其实并不少见,以画像石棺为例,比较清楚的就有四川省芦山县王晖石棺[7]、荥经县陶家拐砖室墓石棺[8]、南溪县长顺坡3号石棺[9]、合江县5号和6号石棺[10]、重庆市璧山县棺山坡3号墓石棺等[11]。其中南溪县三号石棺侧面画像展现的是墓主拜谒西王母的情形,画面正中即是一半开的门,墓主人跨过该门即可见到西王母(图二,1);荥经县石棺左侧中部亦是掩门图,门的左侧应为墓主夫妇,二人呈亲密状、依依作别,门的另外一侧即为西王母(图二,2)。以上材料至少说明,该门应该是凡人见到神灵之前的最后关口。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