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杜甫在入蜀后创作了大量描摹锦江、涪江、嘉陵江、长江的不朽诗篇,用壮美的语言歌颂大好河山、借此抒发家国情怀。这些蜀中临江诗显示了诗人由闲适安逸到沉郁顿挫的心路历程,郁结深沉、抑郁顿挫的悲怆之情和期盼建功立业、不屈服于命运相互激荡,创造出独有意境。其题材内容丰富,囊括山水诗、咏史诗、赠别诗、闲适隐逸诗、羁旅行役诗等。杜甫的临江诗不单写江水,也有对山、风、水、月和沙鸥、绿树,以及水边亭台楼阁、风景名胜乃至民风民俗的描写,极大拓展了山水诗的内容。杜甫善于通过物色生态的细致点染体现自然之理,丰富了山水诗的表现手法。将近体诗应用于山水诗创作,开拓了这一诗体的取材范围和取景造景的内涵。
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8年,辗转多地。巴蜀地区有丰富的水系,长江横贯全境,从西向东接纳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等众多支流,一路浩荡从三峡奔涌而下。杜甫喜爱登山临水,每到一处,便会用诗歌记录...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