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盈袖的那个下午
文/梁耀鲜
历史万万年,走近只半天。
那天下午,在县博物馆、县文联、县作协的组织下,我们一行十来人,前往我县的一些文物古迹和县博物馆参观考察。岁月悠悠,时空辽旷,原来感觉一切都是那样的朦胧遥远、虚无缥缈。但通过听了现场的介绍,那一根安静地栖息于溶洞一角的牙齿化石,那一把东亚迄今最早的石器手斧,还有那一件件经历历史淘洗和岁月打磨的文物,竟然就像布兵的那一地香蕉,像坛河的那一坡芒果,鲜活、真实、灵动,都有蕴含生命活力的绿的底色。昨天的沉淀和奥秘,已经变为今天的传奇和故事,也终将变为明天的诗歌和远方。
布兵盆地的么会洞,隐藏在翠竹丛林中。跟其他溶洞一样,都有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奇异景观,都有我们常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等。但经过考古队多年的深入探究,发现么会洞保存有较为丰富的堆积物,并在地层中采集到一些哺乳动物牙齿化石,以及一枚硕大的灵长类牙齿化石。这枚灵长类牙齿化石与巨猿和猩猩存在差异,而与直立人接近。这样的发现是惊人的。它的意义在于,这个地方,在200万年以前就已经有猿人类在生活。而我们的祖先就是从猿人类、原始人类、智人类、现代人类演变而来的。站立在暗室般的么会洞底部,听着讲解员的解说,我想,这里可能涉及到人类的起源这样一个重大课题。当然,达尔文早就说过,人类起源于非洲。但是随着后来考古化石的不断出土,人类多地起源说、人类亚洲起源说也都纷纷提起,各据理由,自成一家。2012年5月3日,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包括么会洞在内的布兵盆地洞穴遗址群,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6月13日,由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广西自然博物馆、田东县人民政府共同发起,成立“广西布兵盆地第四纪洞穴研究中心”,以对布兵盆地洞穴遗址群作进一步的发掘研究。那天,我从设立在布兵街上的“研究中心”走出来,心里自然而然产生了认同感和归属感。200万年前的历史源流,天荒地老,沧桑巨变。学界里纷争不断地“我从哪里来”的话题,当时的我似乎模糊而又清晰。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