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详情

中国古代文学狐精意象解读

作者:宋成斌 来源:《理论观察》

[摘 要]狐作为精灵进入人们的视野,是源于远古时期先民的图腾崇拜意识。两汉时期,它呈现出瑞兽和妖兽的双重身分;从六朝到唐代,狐在被神化和妖化的同时,也不断地在向人的方向发展,逐渐获得人的外形和气质。到了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的狐的形象和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其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狐精意象的每一次演变,都是那个时代社会、文化、民俗状况的反映。

[文献标识码]A

狐意象与其他动植物幻化为人的意象一样,都起源于原始图腾崇拜意识。这种意识曾广泛存在于原始氏族中。动物崇拜是氏族渔猎经济的产物,费尔巴哈说:“动物是人不可缺少的、必要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要依靠动物,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东西,对于人来说就是神。”〔1〕对于狐这种动物而言,原始的先民产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关联...

购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