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德化窑的白瓷产品胎体洁白细腻,以釉色乳白的为大宗,还有纯白、白釉泛青或灰釉瓷等。清代早期,德化窑仍继承明代传统的制作工艺,瓷器质量较为上乘,釉水肥厚而莹润,可与天然玉石相媲美。乳白釉、纯白釉多见于康熙朝及以前,至嘉庆、道光二朝,德化窑渐趋衰落,釉水变薄,白中泛青,且常伴有铁锈斑点。晚清时期,瓷器质量明显下降,釉水以青白、灰白釉为主,釉面粗糙而干涩,肉眼可见一些细小沙粒。道光举人郭柏苍在《闽产录异》中说:“德化窑,皆白瓷器,出德化县。顺治以前老窑所制佛像、尊、垒、瓶、盘、盏、精臻古雅,其色洁白中现出粉红,至今价翔矣。然佛像不及荷台,瓶盘不及南北定。近胎地厚而粗,釉水莹而薄,渐不足贵矣。”
德化窑瓷瓶的装饰艺术独树一帜,器形规整、结构合理,不用彩绘,装饰也不多,以胎釉的质感取胜。德化瓷艺人充分利用德化白瓷质地纯白、杂质少的特点,在继承发扬刻、划、印花等传统装饰技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大量使用了堆花、贴花和刻写诗词名...
购买阅读全文>>